继飞行汽车之后怎么买杠杆股票,具身智能又成了车企们的“新宠”。
近日,有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,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已经成立具身智能相关实验室,专供具身智能方向,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技术储备。
比亚迪也已经开始为此招兵买马。“比亚迪招聘”官方公众号日前发布了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,宣布面向机器人领域招聘高级算法工程师、高级结构工程师、高级仿真工程师、高级硬件工程师等岗位。
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的车企并不止比亚迪一家。澎湃新闻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,国内共有比亚迪、长安、广汽、奇瑞、小鹏、小米、蔚来、理想等近10家车企已经明确未来将进入具身智能赛道。
根据高盛的预测,到2035年,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,相当于2021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。花旗银行则预测,到2050年,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,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.48亿台。
当下机构和企业提到的人形机器人都是具身智能的一种。具身智能即具有物理实体的人工智能系统。与传统机器人相比,其独特之处在于能以类人感知(如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)去理解物理世界,并据此行动交互,同时具有学习进化的能力。从产品形态来讲,具身智能不限于人形机器人,像轮式、四足等均涵盖在内。
得益于具身智能的广阔前景,以及在研发、生产、应用方面与汽车的天然相似性,具身智能在汽车行业中已经掀起热潮。
市场前景广阔,车企纷纷布局
英伟达CEO黄仁勋日前也在演讲中提及,未来机器人的种类可能不少,但很可能只有汽车、无人机、人形机器人三种机器人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。
最先涉足人形机器人的是特斯拉。在特斯拉CEO埃隆·马斯克看来,Optimus将成为特斯拉最有价值的部分。
2021年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,马斯克就发布了人形机器人项目。2022年特斯拉第二届人工智能日上,Optimus(擎天柱)原型机首次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亮相。
时至今日,Optimus已经成为特斯拉的重点业务之一。马斯克曾表示,特斯拉将致力于大规模量产并降低成本,今后擎天柱的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,其价格低于特斯拉汽车,预计最终价格不到2万美元。
特斯拉方面近期公布的视频显示,当前一代Optimus手部的自由度已经达到22个。人类的手通常被认为具有27个自由度,自由度越高,能完成的动作就越复杂和精细。同时Optimus已经可以“蒙住双眼”在复杂地形行走,像人类一样保持平衡,整个过程不依靠视觉系统,只依靠传感器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反应。
按计划,Optimus今年将在特斯拉工厂执行一系列有用的任务,特斯拉将在2025年底之前对外销售这些机器人。
不仅仅是特斯拉,国内车企也已经开始布局。
传统车企巨头方面,12月26日,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期间,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——GoMate。广汽集团方面介绍,该款人形机器人除了能够精准地进行动作控制外,还融入了广汽自研纯视觉自动驾驶算法,具备自主导航等诸多亮点。
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表示,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,并率先在广汽传祺、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;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,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。
长安汽车、奇瑞汽车等也都先后发布过在具身智能领域的规划或技术。
造车新势力方面,小鹏、小米早已发布过相关具身智能产品。
2022年8月11日,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发布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,今年6月4日,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乔迁至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,并宣布推进旗下人形机器人CyberOne在自家制造产线上的分阶段落地。
2024年11月6日,小鹏发布自主研发的AI人形机器人Iron,小鹏方面称其有62个全身主动自由度和15个手部可动自由度,其采用自研图灵AI芯片,算力3000T,融合智能驾驶领域技术,结合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,并已在广州工厂参与汽车生产流程。
此外蔚来汽车也已于2023年组建了人形机器人团队,并主要关注算法、动态感知、大模型等底层技术,同时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和推广;理想汽车CEO李想也公开表示,理想百分之百会做机器人。
车企布局具身智能有底气:能力高度复用
可以说,车企造机器人,从研发、生产到应用,都有着天然优势。
此前马斯克评价具身智能的竞争对手说,其他企业的机器人缺乏人工智能能力,甚至没有大批量生产机器人的能力,特斯拉则兼具这两种能力,因此该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潜力十分显著。
这正凸显了智能车企业造机器人的优势,也是国内众多车企纷纷下场与智能机器人企业抢蛋糕的底气。
目前业内普遍认为,车企在具身智能领域可以部分复用工业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能力。
民生证券等机构研报指出,从研发端来看,大模型使人形机器人具备了自然语言和视觉、触觉的多模态交互能力,以及适应多场景的泛化能力,同时大模型的“通用认知性”将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,使其拥有感知、认知、决策和行动的全面能力,为具身智能提供落地可能性。
车企通常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体系,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专业的技术人才。例如,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Iron正基于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打造。
从生产制造来看,车企具备极强的工业能力,尤其是头部车企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。这些优势能够有效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,加速其商业化进程。
例如广汽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广汽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以来,依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,通过共用车端芯片、激光雷达等零部件来分摊研发成本。
从应用端看,全球范围内,有多家厂商推出过人形机器人产品,但应用场景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,导致产品升级迭代进展缓慢。车企则拥有大量机器人的应用场景。
以特斯拉为例,特斯拉Optimus在设计之初便针对工业制造场景,并计划首先应用于特斯拉超级工厂,自带机器人工厂应用场景。
不过对于车企具身智能的进展,某车企研究院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车企“财大气粗”,往往是抱着先占位的考虑进入新赛道怎么买杠杆股票,落地速度未必能赶上机器人企业,“我们也在探讨布局的可能性,有了技术储备,即便未来再收购也更加通畅。”